close

積欠許久的「哲學問題集」!((雖然你們都不知道我欠著這篇

參考資料《哲學的四十堂公開課(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

那本清晰易懂,但是只有提及西方哲學的部分...

所有問題按照在文中出現的先後排列!

Enjoy!

一、馬鈴薯番茄及已婚omega

這個故事有不只一個版本,我選了最切合的。

馬鈴薯和番茄具有相當接近的親緣關係,一直有育種家試圖在同一株植株收成番茄和馬鈴薯。費盡千辛萬苦後,終於有人成功了。但是這個新種從沒問市。馬鈴薯大不過雞蛋,番茄小得可憐。植物缺少足夠的能力調節養分同時滿足兩者需求。

那堂課的講師以「馬鈴薯和番茄不能同時有好的收成」作為「一個家中alphaomega不能同時都想出去工作」的譬喻。路德維希的問句主要反駁的論點如下:那為什麼一開始就強制alpha出外工作而omega在家留守?先不提兩個人都撥一段時間在自己的工作上會不會導致一個家的殘缺,為什麼強制依照性別分工?omega一定富有耐心愛心適合帶小孩?依照性別區分誰可以做什麼誰不能做什麼是很危險的,尤其是社會中全力長期由一個性別把持的情況下。權力可以讓人掌握資源和話語權。權力可以灌輸人什麼才標準。這是必須考慮的。

 

二、所有世界中最好的一個

歐洲文明長期建立在「只有一至真至善一神」的宗教基礎上,因此歷代思想家亟欲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神存在,怎麼會允許邪惡?

有的解釋牽扯到自由意志,我今天要和你們分享的是另一個,咸信由數學家萊布尼茲創詞描述的。

這個理論這麼說。神不會創造一個在各方面都完美的世界,因為只有神本身是完美的,不能將世界變成神。如果世界可以用更小量的惡和更大量的善就組成,全知全能至真至善的神一定會那樣選擇。而神沒有那樣選擇的話,就代表我們這個世界的惡已經極小量,善極大值。

我不相信基督宗教的神,因此這個說法對我並沒有什麼效力。不過對於從小在宗教氛圍濃厚的家庭長大的羅維諾,他對此一定很有感觸。

順帶一提,關於所有世界中最好的一個還有另一個說法,英國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的版本。他相信所有我們人類看見的災厄是出於我們片段的視角。在全知全能的上帝眼中,這個世界完美得很。我看完只有一個想法:天殺的。

 

喧嘩

太短了,簡單說一下就好,不標數字。每個人都不說話的時候沒有人可以成功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每個人都大吼時也沒有人能被聽見。

 

好人

我們的道德標準來自社會教導,如果不多加思考這就會是我們評斷的準則。但道德標準又是如何產生?除了某些大原則,細項經常受到各種因素干擾。譬如,你如何看待開放性關係?你的觀點又是如何組成的?

 

三、To be is to be perceived

如果想要個炫一點的講法,拉丁文是Esse est percipi。這邊是來討論問題的,所以直接給中文翻譯:存在就是被知覺。

存在這個議題在全文總共出現兩次,我希望能講清楚。現在我們要來面對的是愛爾蘭哲學家巴克萊的說法。根據他的主張,組成這個世界的並非原子強力弱力,而是觀念。物體會存在是因為有人正觀察著他們,人們有著一張椅子或一顆蘋果的觀念。因此依照他的說法,假使你正在房間裡並且無法透過窗子看見大門,那幅過年才貼的春聯可能不存在。一樣物品可能上一刻存在,下一刻又不存在。

為了避免這個窘境,巴克萊再次使用萬年不敗王牌──神。不得不吐槽,西方哲學史還真有不少東西和神直接間接有關。根據他的說法,全知全能的神無時無刻不在觀察這個世界。既然神正觀察著一切,這些觀念就仍然存在。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正在觀察,雖然可能根本沒有正在觀察。

至於「如果我們只擁有觀念,如何區別真實物體和感知錯覺」,他的回答如下:體驗「現實」時我們的觀念不會彼此矛盾。

如果對這種神奇的宇宙觀有興趣,建議自行搜尋進一步資料。如果你感到十分困惑,並沒有打算深入了解,知道有人試著這麼理解世界就好。

 

四、玫瑰色的眼鏡

很好,稍微耳熟能詳一點的哲學家:康德。這邊的概念也好理解一點,只要我們不扯太深。

我們的心靈就是我們玫瑰色的眼鏡。缺少我們的心靈,我們根本沒有立基點來認識世界。然而,玫瑰色的眼鏡將事物染上紅色,我們也多半侷限在透過心靈探索出的現象界。根據康德的說法,只有認真思考才有可能對藏身現象界幕後,那個或那些真實的本體界有所認識。

在這邊就不把話題帶往綜合先驗知識了,否則開學前絕對來不及寫完。如果想要「綜合先驗知識」的例子我能給你一個:二加七等於九。使用「玫瑰色的眼鏡」同時也是因為這個英文片語帶有「樂觀的、幼稚的想法」之意。我是從張懸《玫瑰色的你》MV當中學來的。那首歌不是本文的BGM但還是推薦大家去聽。安溥我女神!(歡呼)

(p.s. 那首歌是如果‧豔火某位主角的「命運之歌」喔)

 

五、快樂和悲傷沒有區別

不像蘭亭集序提到過的一死生!我盡量解釋清楚想表達的意思。不是叫人把好事壞事一視同仁地看待,而是理解事件無論好壞,本質上就只是事件;情緒無論哀樂,本質就只是感動。並且不論我們選擇了什麼,隨著時間我們和我們的決定都會被淡忘抑是形象化、扭曲。

你可以不必同意這個說法。畢竟你憑什麼得用我的眼鏡觀看這個世界?

 

看著未來的我自己

不是要講哪個哲學命題。你們有推敲出這一小段的細節嗎?路德維希和佩拉吉婭正式交往後就沒收過她的房租。因此佩拉吉婭得以辭了全職化妝師的位置,協助路德維希的寫作。也就是路德維希過世時,佩拉吉婭手上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其他地方的租金。她除了傷心伴侶過世還得傷神生活是否流離失所。這就是灣娘這麼說的原因。

 

互補

……這太像道家陰陽太極那套了,跳過。

 

六、我思故我在

要理解路德維希說了什麼我們必須引入笛卡爾對於自身存在的概念,並且複習前面的巴克萊。

笛卡爾和其他哲學家一樣,處理「我們的存在是否真實」這種問題。他的結論如下:如果我們還能懷疑自己的存在,就表示我們至少還作為一個可以思考的東西存在著。我們認為的事實可能並非事實,但是欺騙或誤解的前提是我們還能試圖辨認真偽。

路德維希的發言則是將意識本身以巴克萊看待物體的方式處理,這其實也是我當初對「我思故我在」這話的誤解(鬼臉)。只有在思考而非腦袋一片空白時,意識我才真實存在。

 

總結

這段艾蓮娜的自白我寫了很久,至少有三個「差一點就放出來」的版本。

討論了那麼多形而上的學問,最後我們仍要回到生活中。我們可能抱著很多自己的信仰信念,但這些信念不斷被我們所碰上的事情打擊。他們變形也可能消失,當然也可能始終如一。無論如何要相信總有一個人能傾聽你的故事,能夠微笑你的微笑哭泣你的哭泣。日子總是這樣過下去的,沒錯吧。

arrow
arrow

    Clau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